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民办高校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3-09-14浏览量:937

智能建造专业在施工中应用的装配式建筑等最前沿技术,但教材上欠缺,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培育机制不系统,为智能建造产业学院得发展带来阻碍。

一、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实施路径

面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民办本科高校应顺势而为,整合产业行业企业等各方优质资源加强合作,突出产业导向和应用导向,紧密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不断探索和实践多主体共建共管的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建立高效协同的多元主体共建共管共享运行机制是保障。

(一)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四方关系

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其中最迫切、最根本的关系就是构建交互式、融合型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行业企业既是相关资源投入者,也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参与者和最终培养成果的受益者。

(二)吸纳行业企业参与学院培养过程,构建教与学“开环”模式

把行业企业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界技师专家请进来,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 把学校自己具备丰富理论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送出去,安排他们深入企业一线参与生产。同时,鼓励学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引入建筑企业项目,设计贴近建造生产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实践的虚实结合。

二、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的育人模式

将学校主导的传统“课堂教学+仿真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主导的“任务驱动+真实项目”生产型实践教学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机融合,如图1所示,构建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的创新育人模式。


现代产业学院推行的就是“校企联合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工作方面,学院围绕产教融合进行教学调整,提出“4+2+2 教学模式”,即大学本科共八个学期,其中: 1—4学期为专业基础理论教学阶段,具备初级建造业务能力;5—6学期为专业技术教学阶段,企业专家进学校,学生接受模拟实践建造业务能力的培养;7-8为实践实操教学阶段,学生进企业接受真实实践建造业务能力的培养,老师进行理论和实践转换的训练。

同时课程体系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如图2所示,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对应行业企业职业能力需求,科学设计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的课程体系,通过精准对接教育课程内容和相应行业企业职业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研究成效

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的民办高校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探索项目于2023年6月结题,鉴定等级良好,并荣获研究成果二等奖,如图3所示,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