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制度文件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发布时间:2023-09-09浏览量:18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会同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文物局、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制定并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近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工作方案》的制定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1.制定《工作方案》的背景是什么?

  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思政课建设整体上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迫切需要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在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二是着力破解当前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问题。近年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凸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根本性转变,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思政课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但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开门办思政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有的学校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亟需深化,课程思政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等现象。“大思政课”是破解当前思政课建设突出问题的有效路径。三是新成就新经验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这几年,有关部门和地方建成了一批主题鲜明、资源丰富、技术先进的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一大批领导干部走上讲台,科学家、先进模范等走进校园讲授思政课,网络“思政大课”、在线教学、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网络主题宣传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样态,亟需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培养“大先生”、拓展“大格局”。

  2.制定《工作方案》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答: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实质上是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和格局再拓展。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针对性、提升有效性,实现入脑入心。二是在工作原则上,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用于学校思政课、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政教育活动。三是在目标任务上,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设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推出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做优一批品牌示范活动、建设若干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不断增强铸魂育人效果。

 3.《工作方案》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工作方案》包括总体要求、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拓展工作格局、加强组织领导等七个部分。其中,22条举措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一是突出主渠道建设。聚焦“大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坚持用好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方案提出,建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强思政课课程群、优化思政课教材体系、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二是强化实践育人。针对有的课堂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提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践教学,明确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落实实践教学学时学分,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分专题设立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大中小学校要用好基地,积极开发现场教学课程和资源,不断提升实践育人实效。三是大力推进思政教育信息化。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示范引领、安全运行”的要求,提出大力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使用,建设线上线下联动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推进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侧改革,组织开发科学权威实用的课件、讲义,打造案例库、重难点问题库、素材库、在线示范课程库等优质教学资源库,不断推出一批思政“金课”。加强中小学思政课网络资源建设。会同中央网信办打造“大思政课”网络教育宣传云平台。加强协同联动,组织开展“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书记)培养工程,通过集中培养培训、委托研究项目、加强实践锻炼、开展国际国内访学等方式,培养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进一步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搭建教师研究平台,不断提升能力素质。五是拓展工作格局。整合多方资源,共同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分层分类开展“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鼓励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扎实开展日常思政教育活动,推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结合开学毕业典礼讲好“思政大课”,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4.《工作方案》的主要亮点是哪些?

  答:一是建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各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材。教育部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重大专项,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学理化和分领域分专题研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全面贯穿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知识体系。

  二是建强思政课课程群。各地各校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高校要统筹全校力量,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及“四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

  三是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教育部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文物局、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7部门,利用现有基地(场馆),分专题设立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思政课堂搬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在现场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体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

  四是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教育部把“大思政课”摆在教育信息化的突出位置,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思政教育资源建设。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网络支持系统、“青梨派”大学生自主学习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资源开发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审核评估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师基础数据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培训系统等为一体,共建共享、系统集成、全面覆盖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

  五是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高校要建立健全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选聘优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讲授思政课;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制度,形成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以及科学家、老同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经常性进高校参与思政课教学的长效机制。

  六是分层分类开展“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围绕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和均衡发展等思政课改革创新重大问题,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西、陕西等地设立综合改革试验区。坚持教材编写、师资培养、理论阐释、教学研究相结合,统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师资培训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建设,开展“联学联讲联研”活动。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持续扩大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

 5.如何做好《工作方案》的贯彻落实?

  答: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教育部、中宣部牵头做好“大思政课”建设的总体谋划。中央网信办指导做好“大思政课”全媒体宣传。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文物局、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加强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指导和建设。二是积极推进落实。指导各地各校以《工作方案》为遵循,把“大思政课”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基地资源、经费投入、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三是加强宣传引导。结合工作调研、会议和各类培训,面向各地各校做好宣讲解读。充分用好党报党刊、广播电台、新媒体等各级各类宣传平台,及时总结宣传“大思政课”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